01
原理:吸湿速干是通过服装中纤维的传导作用,把汗液从衣服的内侧传导到衣服的外侧,最后通过水分的蒸发,把汗液排放到大气中。
(重点不是吸收汗液,而是在于快速转移汗液,并尽可能增加水分在服装外表面的扩散面积来达到快速蒸发的目的。)
过程:吸湿一导湿一蒸发
02
影响因素
A.纤维性状
①天然纤维如棉、麻等,吸湿能力强,保湿能力也强,速干性能较差。化学纤维如涤纶、锦纶则与之相反。
②纤维截面异型化,使得纤维表面产生很多沟槽,沟槽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,增强纤维吸湿能力,并产生毛细管效应,缩短水分在织物中吸收扩散蒸发过程。
③纤维细旦化,超细纤维比常规纤维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,吸湿能力也强于常规纤维,多头的细旦纤维,纤维与纤维间会产生很多的细微间隙,以此增加纤维的毛细管效应,从而加快导湿和蒸发。
B.纱线性状
①纱线中纤维的根数越多,参加吸湿排湿的纤维就越多,吸湿速干性能就越好。
②纱线的捻度低,纤维的抱合力就松散,毛细血管效应不强,吸湿速干性能就弱;但捻度太高,纤维间的挤压力大,水分的传导阻力也大,不利于吸湿速干。所以织物的紧度和捻度都要设置合理。
C.织物组织结构
织物的组织结构也对吸湿速干能力有影响,针织物优于机织物,轻薄织物优于厚重织物,低密度织物优于高密度织物。
03
后整工艺
面料主要通过功能性纤维或添加助剂达到吸湿速干的效果。
功能性纤维效果持久,化学助剂会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,效果减弱。
助剂整理
①通过定型机吸湿速干助剂加工达到;
②通过染色加工后,再在染机里加助剂。
吸湿效果:原纱>染色吸湿>定型吸湿
天然纤维没法通过物理改性,一般添加助剂达到吸湿速干的效果。例如棉类产品,由于纤维与水分的结合力较牢,很难实现速干性能。利用整理剂中的亲水性基团包裹纤维中的天然亲水性基团,这样纤维的亲水性不变,同样还具备吸湿能力。但整理剂中的亲水性基团与水分子是靠分子键结合,这种结合力弱于纤维素与水分子氢键的结合力,水分更容易从纤维上脱离并蒸发到空气中。
04
实验方法
洗涤方法按GB/T 8629-2017规定执行,用A型标准洗衣机。
1.0洗涤程序采用4N,连续洗涤3个循环(每次均需加洗涤剂),用ECE标准洗涤剂98,干燥方法采用程序A-悬挂晾干;
2.0及3.0洗涤程序采用4N,连续洗涤5个循环(每次均需加洗涤剂),用ECE标准洗涤剂98,干燥方法采用程序A-悬挂晾干。
05
361°检测标准
图片
补充:面料面积不超过服装表面积15%的织物不考核迅干科技。
来源:印染学习与交流